返回

顽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一章 封 (4/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刘承宗不接受又该怎么办。

    这会儿听杨嗣昌一说,他细细琢磨,也觉得有这个可能。

    刘承宗做事的路子光明正大,可他这个人从根子上就是歪的。

    崇祯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好在杨嗣昌对他诚恳,他也相信杨嗣昌是能跟他推心置腹的大臣。

    稍加沉吟,他问道:“那依你之见,现下局势又该如何?难道就让朕看着一南一北两个皇帝,西边还有个称王的吗?”

    杨嗣昌知道重头戏来了,他可不是温体仁那种只顾自保的家伙。

    恰恰相反,杨嗣昌为达目的,就算丢了性命也不在意。

    他沉思片刻组织语言,郑重其事地对崇祯行礼后,说道:“皇上似乎以安边第一,荡寇次之,西北憨汗则无关痛痒。”

    “然微臣以为必安内方可攘外,窃以为天下大势譬如人身,京师为元首,宣大蓟辽为肩臂,中原大地则是腹心。”

    “现今形势,边烽燃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腹心之内,中之甚深;急者固然不可缓图,而深者更不可忽视。”

    “现在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枯干,形势危急,所以臣说必安内方可攘外,并非缓言攘外,正因为攘外至急,才不得不先安内。”

    崇祯其实不喜欢攘外先安内的说法,听着就皱眉。

    一来是性情急躁,过于理想,二来则是穷字闹的。

    他总认为辽东是花销最大的地方,一定要先解决东虏问题,只要东虏解决了,朝廷最大的支出就没了。

    而理想的地方就是,到时候加饷加赋去了,天下恢复安乐,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流贼之祸自然消弭。

    天下治理好了,刘承宗也没有东征的理由。

    崇祯觉得刘承宗就是个督战队,不然怎么枪毙了那么多人,人家左懋第就没事呢?

    人家是憨汗优选,刘承宗亲自认证的好官儿。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崇祯对刘狮子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这导致皇上到现在,别管什么张一川头顶元帅府河南总兵官的官职,都不信张一川是刘承宗的人。

    那张一川妥妥的流贼啊,跟刘承宗麾下人马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所幸,崇祯现在也特讨厌张一川,因此对杨嗣昌这个先安内的话,也能勉强听得进去。

    他说道:“那依你的意思,是要先剿张帜,再攻刘承宗,最后再与东虏交战?”

    张帜,就是张一川。

    大明的塘报抄错了。

    杨嗣昌对此不敢说什么,但内心非常无语。

    侍奉这位皇上很难,他总把事情想的很简单。

    就不能分出轻重缓急,同时进行吗?人家又不跟咱打回合制。

    “臣愚见,东虏、北虏、西贼、南贼,对东虏西贼,应……”

    杨嗣昌说着,看向台阁周围,道:“还望陛下屏退从人。”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