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顽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章 三日高悬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恼怒,崇祯心里也还是有点小庆幸的。

    好在黄台吉选年号,没用个顺德、崇顺啥的,应了遇顺则止的谶言。

    这玩意早在也先那会就流传开了。

    相较而言,他这会其实更担心刘承宗被黄台吉这么一刺激,也称帝。

    那个才是正经动摇大明统治的家伙。

    崇祯不信任的是他能见到的文官武将那些大臣,但是对自己见不到的北边明军基层士兵,实力一直非常自信。

    黄台吉的八旗军确实是强军,作战勠力、凝聚力强,但明廷的北边明军也耐苦善战,尽管打得比较憋屈,却也始终以三头六臂的姿态维持着战略对峙。

    这样的对峙能维持,一在辽东、宣大明军并非不堪一击;二在黄台吉在大明内线不得人心,即使打进边防,也腹背受敌,站不住脚。

    其劳师远征,往往破城一两处,便急忙退走。

    而刘承宗的元帅军就不一样了,他的军队未必比八旗军或北边明军强到哪里去,但在大明腹地支持者很多,战线推过去往往就是两场仗。

    先打主力军团,再打地方民团,然后地方上就认了,不跟他拉锯,干干脆脆接受统治。

    他是真让崇祯对北边明军的信心跌落谷底……这个家伙就是北边明军,明军认为他是自己人。

    最明显的例子,如今被刘承宗按在延绥镇不敢动弹的总兵俞翀霄。

    此人上一任官职是蓟镇的副将,带兵以少阻众,直面黄台吉亲率部队,并将之击退,这才加官进爵升任延绥总兵。

    不能说他不忠诚或没本事。

    但是在延绥,军心千疮百孔,俞翀霄根本不敢带兵出镇。

    崇祯这会儿已经不像几个月前,对陕西的情况两眼一抹黑了。

    他对元帅府的动向,掌握的还挺多。

    因为朝中首辅温体仁。

    这个跟温体仁跟崇祯,是绝配。

    都是明哲保身的自私鬼,崇祯是甩锅王,温体仁就是不粘锅。

    这家伙是万历二十六年的二甲进士,那年才二十四岁,天才。

    这个天才不参与党争,感觉局势混乱,就想办法到南京当官。

    他不求财、不图利、不结党,以兢兢业业的廉政典范姿态,一干就是三十年。

    温体仁非常有能力,两袖清风,长于刑名钱粮,对那些让其他阁臣皱眉的杂乱数据,其一目了然,极为机敏练达。

    但是跟崇祯一样。

    温体仁也是遇到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低头不吭声。

    一到要解决人的时候,就两眼冒光。

    他跟崇祯,属于以人为镜,看见世上另一个我,君臣相知如自知,天造地设的忘年交。

    温体仁知道崇祯对陕西的事感兴趣,就找了个当太常少卿的小兄弟,薛国观。

    薛国观是韩城人,就是左懋第做知县的那个韩城。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