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八百五十五 皇权的空前膨胀 (4/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贞观五年九月底的时候,眼看着这套制度运转得非常良好,刘备便放开了手脚,正式宣布要推动科举制度的执行。

    他宣布,察举制度历经数百年沧桑沉浮,已经被证明是无法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的最合适的选拔方式。

    这些年间察举制度几乎停滞,朝廷运转几乎与之毫无关联,也没有影响到朝政的执行,反而大汉国蒸蒸日上,国势那是一天比一天兴盛。

    自孝桓皇帝与先帝以来,几乎没有哪个时期能比现在这个时期发展的更好,更快。

    所以,你们这帮家伙还有什么能说的呢?

    刘备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谨慎的思考,联想起自己当年那几乎是过家家一般的察举经历,决定彻底罢黜察举制度,转以科举制度作为大汉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以此选拔人才,为国家所用。

    刘备这样说,其实就是把察举制度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撤掉了。

    皇帝亲自体验过察举制度的方方面面,知晓其内部奥秘和猫腻,走过完整的流程,所以决定采取更加合适的制度,没什么人能说这是不对的。

    而且随着刘备那么多年的折腾,五经十四家法的百年格局都破灭了,士族高门已经消失不见了,他们已经无法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势力支撑起察举制度的运行了。

    而另外一个该制度的最大受益群体——郡守、刺史和三公、将军们也成为刘备的彻头彻尾的下属,没有能力对抗刘备、保护他们因为察举制度而得到的人事特权。

    所以面对科举制度,他们别无选择。

    于是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帝国的人事权力格局前所未有的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帝国的人事权力前所未有的集中到了中央、集中到了一个部门、集中到了一个人的手里,九品官人法的正式执行也意味着刘备作为皇帝的权力的高度集中。

    皇权,在极大的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空前扩张,无论是个人意义还是制度意义,皇权都实现了一次极大的跳跃,自秦始皇开始,所有的皇帝,没有谁比刘备的权力更大。

    而与之配套的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宣布推动,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接受了九品官人法就必然要接受与之配套的科举制度,群臣百官没有任何理由妨碍科举制度的执行。

    不管心中如何设想,新的时代也已经到来,他们别无选择。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