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国、龟兹国、乌孙国等大国和一众小国的军队,让其中一部分到大宛前线支援汉军,一部分作为后勤部队,开始往前线运输粮秣。
如此,汉军四万,再搭配西域诸国联军至少四万,凑出八万军队,在大宛国前线和大宛国、康居联军展开一次战略决战,将康居国的势力赶出大宛国。
同时,张飞也上表雒阳,将自己准备在大宛国开战的消息告诉雒阳,让雒阳方面做一些准备,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等等。
这个便宜行事之权,就让张飞给完全的拿捏住了。
从张飞向大宛国发出通牒的时候,一直到战争准备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期间过了四个多月。
汉军和西域各国用相对较快的速度完成了军事力量和资源从敦煌郡到大宛国前线的投放,这其中,汉帝国本身的强大转运实力发挥了大用。
身居雒阳的刘备得知此事之后,决定支持张飞的作战决定,不予干涉,他认为身居后方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比身居前线的军事将领们更明白当地的军事局势,所以多加插手是不应该的。
甚至于他还把枢密使荀攸派去了凉州,让他带着最得力的枢密院团队去给张飞做后勤转运的调度工作,同时还和西域军区的人一起负责协调后勤路线上的西域诸国。
之后,他还下令将凉州、雍州仓库的三年存粮全部拿出来用作战争之用,准许调拨给大宛前线作战的军队,又征调凉州、雍州的民夫十万、官奴二十万,各式牲畜十万、车辆十五万,用于给前线军队提供粮秣。
汉帝国在刘备的治理下积蓄多年的强悍国力开始全面爆发出来,仅雍凉二州三年的积累就足以支持四万汉军远征大宛国,进行这场十分重要的战斗,从开始准备到全部落实其实还不到四个月,也就三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能力极强的荀攸和熟练的枢密院团队给张飞和赵云撑起了前线的一片天。
他们在后方打通了后勤路线的全部关节,直接对接了后勤路线上的每一个西域国家,不仅做到了转运自己的粮食,也尽可能的从当地转运粮食以节约费用。
如此费心工作三个月,张飞和前线的四万汉军、六万多西域联军便做好了向大宛国发动全面作战的准备。
而相对的,在这场作战中,大宛国和康居国在某种意义上是本土作战,打起仗来更加轻松,物资转运什么的也更加便捷,照理来说,他们的准备应该更快一点。
但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张飞已经做好了发动进攻的准备、就等着赵云从后方归位,就可以两路进兵、对大宛国发动全面作战了。
而就在这个档口,大宛国和康居国仍然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一来,大宛国内部对于要不要打这场仗是有一些争议的。
虽然康居国是表明了态度要和汉军交手,要把丢掉的面子找回来,但是具体来说,大宛人也知道康居国内部是个什么问题,其国家东部靠近大宛国这一块的贵族酋长们对于大宛国比较重视,而西部草原上的贵族酋长们则对此缺乏兴趣。
究其缘由,还是双方利益着重点不同。
东部的贵族们更加在乎与大宛国的商务贸易,在乎那一块经济利益,失去了大宛国对他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但是西部的贵族们则和大宛国缺少商贸往来,听说了之前在乌孙,康居的那支军队被汉军全灭,觉得讨不到好处,所以不愿意配合东部贵族们作战。
康居王能够在一些不那么敏感的问题上号令他们,但是在涉及到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康居王也做不了太大的主,只能不断的调解协商,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