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八百 虫豸大本营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展。

    而且甘陵国与渤海郡在战后被刘备出于拉拢的必要,划分给了当时的宦官集团和古文学派保守派,刘备没有对这两地做什么干涉,连行政主官都不是自己人。

    这两个郡国的行政主官都是当时古文学派和宦官集团的人,包括整个冀州南部,大部分都是古文学派和宦官集团的势力范围,所以各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地方都能属于虫豸大本营。

    既然是虫豸大本营,在关键时刻冒出来一堆一堆的虫豸和刘备为难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度田令传到这两地,基本上立刻就捅了马蜂窝似的叫两地的虫豸们跳脚,甘陵国相师宜官和渤海郡守蔡邕两人都属于老派官员,主打一个协商为主,不想伤了大家的和气,所以两人分别找到当地的士族豪门商议,看看能不能把事情和平解决掉。

    不得不说,两地士族豪门之中,也是有明白人的,清楚的明白如果反抗,如果动兵,一定会被刘备派兵镇压,而且以刘备麾下的善战程度,一定会被他狠狠的打败,随后破灭三族,家族沦丧,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他们在内部进行商议的时候,提出过这种可能,并且认为接受度田令唯一的损失就是经济层面的损失,甚至有可能因为政治层面的追随而得到刘备在政治层面的补偿。

    或者说派人南下到交州开辟家族分支也不是什么不能考虑的事情。

    但是如果拒绝度田令,面临的恐怕就是无情的政治打击和军事打击了,他们还不一定能扛的过去,就算是当年光武帝时期他们扛过来了,前前后后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损失,很多人为此而死,才换来了光武帝的妥协。

    现在,他们还能付出那么多,还能换来刘备的妥协吗?

    尽管风险巨大,但是因为土地太多,缴纳赋税太重,虫豸们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大部分家族还是选择了拒绝度田令,并且联合起来,举兵叛乱,用军事力量直接向刘备施压。

    因为内部争吵过于激烈,且有一些官员家族中的官员本人并不希望和刘备为敌,也不想失去自己的官职和前途,更不想为此冒险,于是在激烈的争吵之后,选择了脱离家族。

    这部分官员甚至不惜冒着被家族开除祖籍的风险,也一定要和家族中的虫豸划清界限,甚至还有人冒着巨大风险给官员通风报信,请行政主官赶快行动起来。

    比如蔡邕就是得到了渤海郡郡吏、蒙氏家族的族人蒙远的通风报信,才在震惊之下通知了渤海郡国兵都尉蒋先,得以在叛军行动之前布置了渤海郡府南皮县城的防御,成功在叛军进攻的时候保住了南皮县城,还将城内试图里应外合的部分叛军组织给打败了。

    蔡邕没有经历过战事处理政务他还有点能耐,但是论及军事,他就真的不行了,且在军事上的敏感程度也不行,差点误了事。

    尽管如此,本人也上了年纪,但是他面临数万叛军围城进攻的困境,没有畏缩。

    他顶盔贯甲,登上城楼给士兵送热饭热菜,顶着叛军的进攻擂鼓助威,几支箭从他身边擦过去也没能击垮他的勇气,很成功的展现了自己身为一郡郡守的勇气和担当,鼓舞了士气,在相当意义上为这场防御作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而甘陵国那边情况就有点糟糕了。

    和赵国的情况一样甘陵王刘忠也是对刘备继承皇位的手段以及一系列政策深感不满的宗王之一,且因为甘陵国的反叛力量强大,大家还愿意推举刘忠作为首脑,于是刘忠决定加入叛乱,带领大家反抗刘备。

    但是一开始刘忠并不想泄漏身份,也不想那么快就被视作造反,从而引来刘备的大军讨伐,所以隐藏自身的存在,想要等着局势明朗之后再站到台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