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锐的硬派重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出师未捷先挨刀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老谭两年前搬来金山村住下,大概是给王德众塞了点钱,成功落户金山村。李锐成年后去了城里,对这个老流氓还是有很深的印象,六十多了还跟人家四十多的寡妇相好,一天到晚没事儿就在大街上晃悠,村里谁家兄弟家产分不均闹仗了、谁家两口子有矛盾媳妇嫌男人不行了、谁家媳妇指桑骂槐庄邻了………这些打听八卦添油加醋去搅和谣传的烂事儿,哪哪都有他,村长王德众平时是不愿络络(鲁地土话,“理会”的意思)他。老谭作为金山村近两年最出彩的老混混,在众懒汉中人气颇高,脸皮如果不厚,拿不下这样的江湖地位,他跟村南葛寡妇是相好的,被顾大娘刺挠两句根本就是不疼不痒,恍若未闻。

    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顾家大娘起身拽着顾大龙,嘴里说着:“家走儿子,回家做饭,恁爸快下班了。”

    天气热,李锐家小卖铺门口的空地上有几颗大杨树,一人合抱的那种,最近村里不干活的老头都愿意往树底下凑,搬几个石蛋围着一坐就能打牌了,小卖铺人气高,买个烟换个零钱啥的都方便,村里人都管这叫懒汉市,每天一直到天黑才散场。

    暑假慢慢过去一半了,在刚穿越回来的前几天,李锐还野心勃勃的要带领国家经济跑步进入大数据时代,他把整个关于后来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回忆系统梳理了一遍,自己写了一个小册子,揣着这个册子激动地时而哭时而笑,搞得大黑狗都以为李锐精神不正常了,好几天时间躲着他。

    上一世李锐因为山里孩子出身,没有足够的关系和资源,没伞的孩子只能是尽力奔跑,但是跑着跑着发现别人家孩子是坐着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的,不但超过他,还淋不着雨,不但比他快,还能比他快出光速去。这一次回来,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和身边家人的命运,一定要让他们看到人生更高层次的风景,不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要在工厂里挥汗如雨,不要在山沟沟里过这一辈子。

    在这夏日太阳逼人的炙烤里,李锐登上他家的平房顶环视四周,周围除了村子里的瓦房茅草屋,就是远处的农田山林,还有光屁股的小孩在土路的泥洼处和泥巴玩。他灰心丧气地从平房顶下来,承认了现实:MY县清河乡金山村这个地方,并不具备成为电子商务之都的物质条件基础。

    然后李锐抑郁了几天,连顾大龙和顾二蛋这兄弟俩划拉他下河游泳他都没去,在小卖铺门前的懒汉市里坐了几天,只有大黑狗陪着他,看这群老头吸着烟袋锅,互相谩骂或者吹牛,李锐渐渐想明白了,虽然掌握着巨量的信息差,但问题在于开局只有一条狗,他只能利用现在的条件干点什么,跟家里借钱去创业是不可能的,去工厂打工攒下第一桶金也是不可能的,这两条路都会被母亲大人一巴掌拍死。

    李锐决定先和母亲王彩云一起去进货,考察一下清河乡和MY县的供应链,看看有没有什么优势产品,作为一个自己运营店铺的电商从业者,不管去哪第一反应是看看这个地方有没有供应链优势产品,是不是属于蓝海市场,不管去哪个平台都是看看流量入口,怎么转化……这也算是职业病了,不过这个年头,除了服装类行业,其他的在电商领域几乎全是蓝海。

    娘儿俩把大黑狗留在家里看门,就骑着机动三轮车进了县城,傍晚王彩云带着李锐从县里进货回来,金山村离乡里不远,去县里的话大概单趟大概有七十多里,也就是三十多公里,回家的路上过了清河乡,中间还要经过几个山沟,路是前两年修的土路,还算宽阔。李锐蹲在机动三轮车后边没有车篷的车厢里,车厢里还装了一些烟,方便面,豆奶粉等吃食,还有一些灯泡、蜡烛、针线甚至纸钱这种日用品,王彩云骑着三轮,车开的速度不快,因为土路会有些颠簸,开快了容易一跳一跳的,什么车都能扑腾坏了。

    近几年治安条件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这种丘陵山区,有时候会听说哪个村去乡里工厂上班的路上被短路的(即抢劫的)短了钱去,或者女识字班(老话即女青年)下班在山路上被糟蹋了。

    李锐初一的时候还听闻过一个命案,附近东洼崖村的一个青年骑摩托车去瓷厂上班,遇上短路的,要把他摩托车抢去,传闻有鼻子有眼的,据说短路的这一伙是三个人,拿着刀子,本来这伙人只抢摩托车就要走,但是这个青年临了有些心疼摩托车,这是他好几个月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