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国事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p;  但想明白了这点,众人心里反而有了如释重负之感,因为这表明,袁熙起码当前并没有利用袁氏族人压制外姓的想法,这怕是看到曹操重用曹氏夏侯氏,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果后,做出慎重考量的结果。

    而且袁熙将那么多名士官员调到蓟城,也给幽州官员吃了颗定心丸,因为之前一度有传言沸沸扬扬,说袁熙可能要将国都立在邺城,毕竟甄皇后都跟着过去了。

    这也倒让幽州官员们心中有些想法,搞了半天自己这些人,是被放弃了吗?

    如今众人看到袁熙重回蓟城,并将如此多的重要官员调过来,皆是心中松了口气,看来陛下的心思重点,还是在关外啊。

    袁熙见众人都在苦苦思索,却抬眼看到袁滂不时抬头,面现纠结之色,便出声道:“曜卿,你是不是什么事情启奏?”

    袁滂听了,稍稍犹豫一下,便开口道,“臣以为,先前陛下所做,有一事不妥!”

    众人听了,皆是一惊,袁滂其实是类似于祢衡张昭那种直言不讳的角色,每次他发言,都能惹得众人心惊肉跳,如今这一开口,显然并不是什么寻常事情。

    袁熙饶有兴味道:“朕听着。”

    袁滂说道:“陛下以皇后坐镇邺城,以桥夫人坐镇寿春之举,乃是妇人干政,牝鸡司晨之误!”

    此话一出,堂上众人齐齐眼前一黑,这是陛下刚一回来,你袁滂就来了个大的!

    袁熙听了,不仅没有动怒,还面带笑意,出声道:“愿闻其详。”

    后世的时候,袁熙就听过袁滂以直言闻名,其在魏国为官,对于曹操的屯田政策提出“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丝毫不怕触怒曹操,后来刘备去世,也因为刘备举荐过自己而不参加庆祝,属于有话直说的。

    袁滂听了,便开始引经据典,从吕后干政,到窦室乱政,一直说到黄巾之乱后何后干政,导致董卓之祸,详详细细说了个遍,众人听得心神动荡,差点忘了是在讨论鲜卑之事了。

    有人心中嘀咕,是不是因袁滂丞相之位落空,所以豁出去了?

    袁熙自然不会这么想,他详细听完之后,对众官道:“曜卿直言不讳,乃是尔等表率,朕希望之后诸卿心里有想法,也能像他一样说出来。”

    众人听了,连忙俯身回应,心道陛下这是同意袁滂的想法,还是故作姿态。

    袁熙出声道:“曜卿以史为鉴,自然能看到妇人能力不足,干政所引起的大祸。”

    “正好这件事情,是我也想向诸位解释的,今日便好好说说。”

    “皇后和桥夫人那边,我的考量,是派陪都需要有人代表我坐镇,所以人选上面,我也费了一番思量。”

    “能代表皇家的,除了我的后宫,其他人更不合适,如果选拔袁氏族人,那就是偏向宗族,如果是外姓,则会被怀疑是朋党坐大,怎么也不合适。”

    “于是我想出的办法,就是启用后宫,只管杂务,不管钱和人事。”

    “官员的擢选任命,她们无法干预,都需上书给我,也变相阻止了后宫外戚坐大。”

    “而且诸位也应该知道,甄皇后族人多是从商,八百石以上的官员都很少,桥家更不用说了,两位夫人几乎是桥家最后的族人了。”

    众官听了若有所思,原来陛下最初就想到了,所以有这种做法了?

    袁熙出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