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队的盛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七百零九章 节目规则公布!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我们《粤语新生代·之战》节目不仅仅只是邀请新人接受各位导师的培训,角逐出一位粤语新人王!”

    “导师和选手们的关系,并不只是师徒关系,互相之间也是有竞争和讨教的!”

    “选手们不仅仅要互相之间比拼,还要先向导师发起讨教!”

    拿着提词卡,苏铮详细的介绍起了节目的规则。

    其实很好懂。

    每一期节目都会由四个导师作为守擂导师,并且有四位讨教选手,向导师发起讨教。

    每一位讨教选手,都要选择一位讨教导师,用一首未曾发布的粤语新歌向其发起讨教!

    而被讨教到的导师,同样要以一首粤语新歌来应战!

    当然,节目组没有规定歌手和导师们必须要用自己原创的新歌,只要是新歌就行。

    这是考虑到港乐老一辈歌手大部分都是专注于唱的,在原创方面并不强,这也是八九十年代歌坛的普遍情况,唱和创作是分的很开的事情。

    自己写歌自己唱的唱作人,是2010年之后才渐渐成为华语歌坛比较流行的情况。

    而且粤语歌坛这边哪怕到现在,作词人作曲人和歌手还是分的挺开的,优秀的唱作人比较少见。

    所以节目组不强制要求用自己原创的歌来讨教。

    不然不仅仅是导师没有歌,优秀的粤语唱作人也不好找...

    选手选择一位导师发起讨教后,两位嘉宾轮流上台进行公演,最后公演完成后,现场的观众们将会进行投票。

    关键妙的地方就妙在这了。

    投票的要求并不是让观众在导师和讨教者之间选出谁更厉害,而是一个单向的投票!

    觉得这位讨教者应该继续留在舞台上,那就投支持票,如果觉得这位讨教者不太行,那就投反对票!

    最终支持票多于反对票,那就算选手讨教成功了,加入这位被讨教导师的战队,继续走下去!

    整个投票都不针对导师,但是实际上又带有一些导师和讨教者之间比较的意思。

    这就很巧妙的将导师和选手之间的竞争化解了。

    不然直接搞一个导师和讨教者之间的投票,导师赢了,那是欺负新人,讨教者赢了,那就是前浪被拍在沙滩上,导师脸面无光!

    虽然说这样的处理,多少还是会造成一点导师和选手之间的对比,但是至少不会用直观的数据来展现出来,不管投支持还是反对,那都是针对讨教者的!

    这样导师们能够接受。

    甚至如果导师很喜欢这个讨教选手,还可以大咧咧的直接帮他拉票呢。

    这样就从赤裸裸的“比输赢”,变成了稍微柔和一些的前辈对后辈的“提携”和“音乐交流”。

    大大保全了导师们的面子,还能给他们留一个提携后辈的好印象。

    而且又能够让导师们同样上台贡献演出了。

    不然只是和《好声音》一样的挑选手,那不是浪费了节目组请来这么多大咖的本意吗!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