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奇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计议2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口。同时,还利用夷州本地的沿海港湾、渔村,为此类中人提供庇护和补给窝点;构成了十二元辰之一的势力版图。

    因此,当江畋取代了世子身份之后,就毫不客气的清洗内部,并出动公室军队围剿了,这些长期助纣为虐、藏匿销赃的据点和窝户;前后捣毁查禁多达数十处,逮捕和查获涉事人等数以千计,所获财货以百万计。

    这也构成了后来,加大夷州近海巡检水军投入的重要本钱。但还有一些牵涉较小的,或者情节不是那么严重的走私团伙;在公室秘密登记在册后,就被高抬贵手暂时放过一马;但同时也重新划定了各自活动范围。

    唯一的条件和代价,就是任何外来的人和事物,想要通过此辈所掌握的渠道和航路,进入夷州本地的话;就必须火速上报,以为及时撇清干系。但没有想到这么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闲手,居然在当下发挥了用处。

    随即,身为世子妃的沈莘,也拿起这张便笺看了一眼,不由面露惊疑道:“冯氏,竟会是冯氏的人?难不成是岭南国臣五脉八叶,独居翘首的高州冯氏?”江畋却摇摇头道:“既然是海上,那更大概率是万安冯氏。”

    所谓的高州冯氏,乃是岭南的土族大姓,祖上可以上溯到南朝割据岭南,又归义中原朝廷的土族/寮俚大首领冼夫人,及其丈夫高凉郡太守冯宝的后裔。后来高凉郡改高州,在当地开枝散叶的后人也以高州为郡望。

    只是后来冯氏的各脉,没有什么出过出色人物;所以到了有唐一代,已泯然与诸多土族当中。直到开元年间才出了一个奇人,就是自小被人拐卖阉割为私白,又通过流放岭南的宗室,转送给临淄王府的宦官高力士。

    作为权倾宫内外、贪财好聚敛,却在大事上不糊涂的一代大宦,他不但深得天子的宠信和仰赖,同样与诸位皇子、宗王的保持关系良好。因此,当高力士认祖归宗冯氏之后,也被爱屋及乌的追荫父母在内家门数代。

    同时娶妻名门出身的元氏女,又在宗族中挑选子弟认在膝下抚养。因此,在这个时空的高州冯氏,得以高力士荫泽甚多。后来梁公派人南下经营广州都督府,高州冯氏出身的冯氏兄弟,就是首任广州刺史和市舶使。

    等到明皇天子龙驾上宾,陪伴了一生的高力士,以近百岁高龄回到岭南祖地养老;他的继子及众多孙辈,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最初分封南海的梁氏一脉家臣。因此沿袭至今,已然成为南海公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万安冯氏则是一个例外。其祖上则是源自海南大岛的土族,羁縻治下的万安州境内;当地出身的一代大海盗冯若芳。因此其横行南海多年,劫掠无数外邦船只而鲜有敌手;被当时往来南海客商尊称为“龙王”。

    其麾下号称部众成千上万。万安州境内的田庄阡陌纵横,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常用乳头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其宅后,若芳木露积如山,其余财物,亦称此焉。”

    详见唐代日本僧人无开《唐大和上东征传》。其间更是接待和赞助过,顺海流漂泊至此的一代名僧鉴真,也留下不少传闻和轶事。因此,当梁公派人经略南海,并且兴兵登陆海南岛后,他就十分顺滑的跪服归顺了。

    不但带着诸多亲族子弟,大张旗鼓的亲自前往广州投诚;还顺势交出了万安州的田庄地盘,以及麾下的诸多劫掠船队、部众。因此,作为某种榜样和示范,他也得到了相当丰厚的优待和礼遇,不但洗白上岸为朝官。

    还得到了兴南候的世袭爵位,以及位于安南都护府境内的大片食邑。就连原本被天家敕封给,雍国大长公主的沐汤邑/陪嫁地——海南大岛;都有万州冯氏用以祭祖的一席之地。没错,唯二的另一处陪嫁便是夷州岛。

    从某种程度上说,通海公一脉与南海宗家诸流各支,都是出自当年雍国大长公主,嫡出第三子瀛洲公的后裔。只是,到了江畋前身的这一辈,才因为那位“尧舜太后”的私心和暗中布局,而被暗中截断和雀占鹫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